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专区 > 执法保护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逐年加强
发布时间:2014-8-6 11:54:30


    取证难、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我国创新主体的专利维权。多位专家在今日举行的“加强专利行政执法”研讨会上表示,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大专利行政执法的力度,赋予专利行政执法更多的权限和手段,如调查取证权、查封扣押权等。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逐年加强

  一组数据呈现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逐年加强的趋势。

  2013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执法的办案总量达到了16227件,同比增长了79.8%,专利纠纷案件达到5056件,同比增长了101.4%。

  与这一组增长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下降的数据:2013年,全国地方法院新收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一审的增幅由2012年的45.99%下降至1.33%,而且新收的知识产权行政和刑事一审案件的增幅也由2012年的上升20.35%和129.61%至下降1.43%和28%。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有效地分流了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法院审理相关案件的负担。

  社会公众对专利行政执法的认可度在在逐步提高。今年早些时候出炉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当权利人面对专利侵权行为时,选择行政执法途径的被调查对象占到43.4%,而选择司法途径的仅仅占到13.6%。行政执法解决专利侵权纠纷的简便快捷的优势被认可。

  企业认为行政执法力度偏软

  不过,对于创新主体来说,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力度依旧不够。

  据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介绍,他们每年投入约2000多万,花费了很大精力开发出新设备,但“两三个月后就有了侵权的,甚至颜色和商标都是一样的,对我们的技术人员打击很大。”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如果能够像工商行政执法那样采取有效的手段,主动出击,反应快速的话就好了”。陈继权说。

  陈继权还提出,县级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没有执法权力的情况也应有所改变。“明确县级的执法权力,特别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县市区的执法权力,非常重要。”

  上海华篷防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篷公司)也遭遇到了大面积的群体性和持久性的侵权,企业的维权成本不断增加。“我们研发的HAN9的防爆技术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推向市场后,一些企业看到了利润空间,一哄而上,导致侵权事件很多。从目前监控和检索的情况看,有近20家企业和个人在防爆领域涉嫌侵犯了我们公司的知识产权,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国企也有民营企业,还有个人。”华篷公司市场部经理李贺英说。

  由于专利技术被许多侵权人剽窃后改头换面,进行了非正常申请,华篷公司向知识产权局递交的意见书已达近百件。李贺英不无感慨地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确实是深感无奈,只有用这种方式打持久战来维护企业的权利。”

  她认为,专利侵权和假冒专利之所以反复发生,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行政执法力度偏软。应修改相关法律条款,加强行政执法,对于反复性、群体性的假冒专利做出更加严厉的处罚。

  专家建议赋予行政机关调查取证权

  在如何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研究所所长杨建顺认为,应从法规上进一步明确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使行政机关充分发挥作用。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副院长何炼红提出,需要在立法当中赋予行政机关在专利纠纷处理过程中的调查取证权。“行政主管机关执法力度很弱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调查取证权。”

  还应区分一般侵权执法与恶性侵权执法。专利部门对恶性侵权行为进行处理,在何炼红看来已经不再是涉及私权的行为,而是直接涉及到公共利益、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因此必须赋予行政执法部门主动的查处权。“可以参照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的规定,赋予专利行政部门如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

  而为了确保“责令停止侵权”这一禁令的执行效果,何炼红认为,也应配套相应的强制措施。否则执法只是“搞活动”,而“没有办法执行下去”。

  何炼红建议,针对反复重复的侵权行为,应建立专利诚信档案,建立和完善专利信用公示制度。“企业违法了查不到,甚至还能评上先进企业,这都是信息不对称的表现,我们有必要在专利管理部门建立专利诚信档案,将信息向社会公布。”


低价值专利 高价值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