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动态

紫金科创特区,创新驱动的“试验田”
发布时间:2014-9-28 11:33:38

    

   

                                            图为紫金雨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

    

      两年前,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创业载体—悠谷刚刚破土动工,清华大学博士杨斌就决定将自己的创业公司落户这里。如今,已有200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该特区孵化培育,吸引了1名院士、5名千人计划专家和17名“321”人才入驻。而杨斌和另外7个清华、北大小伙伴创办的南京清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迎来蓬勃发展期,自主研发的“清云”平台及服务今年销售额预计达到5000万元。“科创特区一流的建设标准和良好的服务是公司能够迅速发展的关键。”杨斌告诉记者,“我们选对了创业的地方。”
    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1年7月,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决定把高标准建设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作为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短短3年多来,在20个科创特区里,1393名“321”人才正把科技创业的梦想变为现实。
    2013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在南京建设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被明确纳入规划部署,同时还要求加快建设紫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被赋予“加快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任。

今年10月,《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创业特别社区条例》将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促进科技人才创业和科技创业园区发展的地方法规,标志着紫金特别社区建设进入法制化的新轨道。
    把科教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征程中,南京紫金科创特区正成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全息缩影。
    破解创业载体严重不足难题,20个科创特区“破茧而出”
    雨花经济开发区有一片橘黄色的房子,这里是紫金(雨花)科创特区西区。特区办公室副主任朱后祥这几天正忙着与约好的人才洽谈入驻事宜。“这个月已经谈了近30个人才团队,签约入驻10多家。”朱后祥告诉记者,

 这个特区原来是街道盖的厂房,已闲置多年,2011年雨花科创特区挂牌后,区里经过改造绿化,将其作为特区首批孵化用房,目前已入驻100多家科创企业,清一色主打软件信息服务业。
      作为“育苗造林”的温室和“大树移栽”的基地,规划建设的紫金特别社区和国际企业研发园都不是“另起炉灶”、“另辟蹊径”地圈地,它有效提升了城市土地和空间利用效益,在总计63.7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中,来自国家级开发区既有用地的占31.8%,来自大学集聚区的占10.4%,来自现状低效土地再开发的占2.9%,来自规划工业用地优化提升的占54.8%。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20个科创特区,总载体面积498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178万平方米,加速器91万平方米。一批功能化、专业化、高端化的创业载体和配套服务设施陆续建成,初步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人才公寓+总部基地+产业化基地+配套设施”的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永乐说,南京科教和人才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效率偏低,土地和空间资源也是如此。全市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开发区太多,而与创新驱动紧密相关的园区太少;号称“科技园”的载体很多,但真正具备科技孵化功能的载体太少。这3年多来,南京通过规划建设紫金特别社区等举措,构建布局更加合理、梯次分布更加科学的科技创业创新功能空间体系正雏形初现。
      国际一流标准建设,营造生活化创业环境提供卓越服务
      一杯咖啡,一台电脑。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一个生活化的创业环境能让创业之路事半功倍。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几年建设,南京20个科创特区已陆续建成一批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等创业“硬”载体,而今年许多特区则将目光转向咖啡馆、休闲茶吧等生活配套“软”设施建设,“社区化环境打造”也成为考核特区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
      风景优美的U湖公园里,紫金(江宁)科创特区诗意栖居。特区里,健身房、咖啡馆一应俱全,洲际假日酒店、砂之船国际生活广场等国际型商业配套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国际化的生活设施让在这里创业的南京神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山山很惬意,“我最喜欢饭后散步到悠谷的顶楼观景台,这里有绿树、假山,就像个小公园,无论工作上有什么烦心事,来这里心情总能变好。”特区在附近的九龙湖给他安排了人才公寓,每天上班他只需步行20分钟。公寓旁还建有自动售货机、大小超市、理发店、小吃店等等,距离繁华的商业街也只需步行10多分钟。
      特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垠中介绍,园区筹建3年,定位就是国际化、社区化、人性化,既适合工作研发和创业,又适合生活居住和休闲。
      在紫金(新港)科创特区管委会科创大楼的5楼,有一个人才引进服务平台——新港人才服务中心,每周六举办一次招聘会,企业招聘员工、办理人事代理和社会劳动保险等,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解决。
      点开紫金(雨花)科创特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代理、咨询、运营等服务板块一目了然,特区内的融资服务平台已经为多家入园企业争取到了科技贷款。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国际经验来看,科技创业创新的环境,集中体现为优良的载体和卓越的服务。全市20个科创特区在高标准建设硬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服务功能的配套,从生产基地向人才基地、创业基地、创新基地转变。目前,全市特别社区有可使用的专业技术支撑平台65个,搭建完成科技金融服务平台32个,综合公共服务平台51个。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创业人才纷至沓来
      只需要两个像U盘一样的小工具,在电脑和电视屏上轻轻一插,这两个显示屏便可轻松实现同步互动:安上“小嘴巴”的电脑屏“说”什么,插了“小耳朵”的电视屏原封不动同步显示,清晰而流畅。这是南京宇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第一代产品“千兆无线高清收发器”的一个展示场景。
      两年多前,南京宇都进驻紫金(新港)科创特区,不到一年时间,公司迅速实现了产品的量产,上述产品已在去年底上市。
      3年多来,科创特区人才集聚和科技创业的速度和规模,远超当初的预期。特别社区以其特有的创新资源、功能定位和政策优势,在吸引人才、孵化企业、培育产业等方面扮演着开路人和先行军的角色,吸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刘韵洁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的入驻。
      特区也成为培育高端科技创业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全市特别社区已引进科技型企业2556家,集聚“321”人才1393名,其中领军型人才1162名,科技创业家75名,“千人计划”专家156名,占全市总数近一半。
      入驻各个紫金特别社区的新创企业,几乎都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属于能够吸纳较高层次就业的产业。而在宁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用技术成果就地转化率,也从40.9%提高到46.8%。
      以紫金特别社区为试验田,探索实行“特殊体制、特殊机制、特殊政策、特殊环境”,取得了很多制度性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紫金特别社区《条例》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南京紫金科创特区,正成为南京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的“试验田”,实现科技创新。


低价值专利 高价值专利